<dd id="yy8yy"><optgroup id="yy8yy"></optgroup></dd>
<small id="yy8yy"><menu id="yy8yy"></menu></small>
<sup id="yy8yy"><delect id="yy8yy"></delect></sup>
  • <noscript id="yy8yy"><pre id="yy8yy"></pre></noscript>
  • <sup id="yy8yy"></sup>
  • <tfoot id="yy8yy"></tfoot>
    <small id="yy8yy"></small>
  • <dd id="yy8yy"><pre id="yy8yy"></pre></dd>
    <sup id="yy8yy"></sup>
    <noscript id="yy8yy"><optgroup id="yy8yy"></optgroup></noscript>
    <noscript id="yy8yy"><dd id="yy8yy"></dd></noscript>

    亚洲gv永久无码天堂网,成年人夜晚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,国产福利片在线观不卡,色噜噜狠狠网站狠狠爱

    用戶登錄投稿

    中國作家協(xié)會主管

    俞樾未刊信札兩通
    來源:《書屋》 | 侯倩  2018年03月07日14:57

    俞樾的著述, 在其生前身后曾數(shù)次結集增訂, 皆名《春在堂全書》, 其中以光緒二十五年 (1899) 重訂刊本較為精審, 而光緒末刻本則最為完備。目前較易見到的版本是臺北環(huán)球書局及鳳凰出版社的影印本, 分別據(jù)光緒二十五年及光緒末刻本影印。然而, 自民國迄今, 又陸續(xù)有曲園手稿等新資料被發(fā)現(xiàn), 其中為《春在堂全書》所未收者甚多。例如早稻田大學藏有島田翰所寄贈之《春在堂尺牘》第七卷, 王寶平、趙厚均先后對其加以研究, 輯錄俞樾佚函三十五通。此外, 近年各拍賣會亦陸續(xù)有俞樾未刊手稿面世, 故而其集外軼文頗有考訂輯錄之必要。筆者陸續(xù)從嘉德拍賣圖錄及1945年上海《文史月刊》中輯得俞樾致盛宣懷、王修植札兩通, 皆為《春在堂全書》所未收。二札系俞樾為侄孫俞箴墀請托而作, 用箋相同, 作札時間相續(xù), 是研究俞樾生平及交游的新史料。

    致盛懷宣札

    杏孫仁兄世大人閣下:

    久違光霽, 時切溯洄, 時局益艱, 想勛猷愈壯矣。弟景迫桑榆, 又以小孫在京, 日夜懸懸, 心緒惡劣之至。茲有瀆者, 舍姪孫箴墀于戊戌年蒙取入天津大學堂肄業(yè), 人尚謹飭, 學業(yè)不粗, 堪造就, 頗為教習諸公所賞。今聞大學堂已散, 據(jù)同學回南者言箴墀因無盤費, 不能同行, 止寫信與小孫商議。伏思京津路阻, 小孫何能為力, 勢必轉于溝壑。承公哀憐, 設法使之回南, 則感猶再造矣。手肅布懇, 敬請勛安。

    世愚弟俞樾頓上, 正月三十。

    按:本札見于《中國嘉德第十七期拍賣會》 (2009) 目錄第三千七百七十九號, 總題曰《趙之謙等清代名人書札》, 收錄趙之謙、翁同龢、潘祖蔭、俞樾等清代名人書札多通, 其中俞樾札一通, 即上錄《致盛懷宣札》。本札一紙十六行, 行十一字, 右邊格上方有“仿唐人行卷式”六字, 左邊下有“曲園制”三字, 為俞樾專用信箋, 傳世俞樾書信有多通以此箋書寫。

    “杏孫”即盛宣懷 (1844-1916) 之字, “箴墀”為俞樾侄孫, 于戊戌變法當年進入北洋大學堂學習。據(jù)札中謂俞箴墀因“京津路阻”且無盤費, 故爾滯留天津, 且有“勢必轉于溝壑”之語, 則俞箴墀當日所處時局必極動亂。復據(jù)札中“今聞大學堂已散”一語, 北洋大學堂之解散, 在1900年八國聯(lián)軍入侵之時, 德意志占據(jù)以為兵營。札末落款作正月三十, 1900年、1901年正月皆無三十日, 則此札系年當為光緒二十八年正月三十 (1902年3月9日) 。考夏東光編著《盛宣懷年譜長編》“1902年 (光緒二十八年壬寅) ”曰:“3月4日 (正月二十五日) , 因袁世凱想調伍光建去北洋任職, 本日復電, 不同意調走伍氏。”又引盛宣懷《寄保定袁宮保》電文曰:“伍守一日不能離堂, 因公學只此一人, 提調兼充總教習。”電文之“堂”即指北洋水師學堂, 時伍光建任總教習于此。盛氏電文距俞樾作札僅五日, 則此時盛宣懷當在天津, 故而俞樾作札請其相助。“小孫”指俞樾嫡孫俞陛云, 其在光緒戊戌年探花及第, 1902年在翰林院編修任上。

    致定海王苑生氏札

    苑生仁弟館丈賜覽:

    天荊地棘中聞從者間關南下, 安抵河鄉(xiāng), 良深欣慰。近者有人自滬來, 知旌斾仍臨黃浦, 想振興西學, 仍須大力主持也。兄老病頹唐, 無可言者, 去年八十生日, 有詩有文, 附呈一笑。茲有舍姪孫箴墀, 自滬還蘇, 述知有派學生赴西洋學習之舉, 而又有程士杰等五人, 求赴東洋學習, 具稟臺端, 未知批準否?伏思經費雖非充裕, 然東洋學習, 省于西洋, 如減西洋之一, 即可供東洋之五, 未始非推廣早就之一法。若能別籌經費, 則每歲不過洋餅一千, 在大力亦非所難也。因此五人中箴墀與焉, 此人素承栽培, 故敢瀆陳, 手肅敬頌勛安。

    館愚兄俞樾頓首, 十三日。

    按:本札載于1945年上海《文史月刊》復刊第二期, 總題作《曲園手札?俞樾遺墨》, 后有編者按語曰:“原函由洪舟岑先生 (王太史之親翁) 處借來, 共二紙, 似毛邊紙印紅格, 每紙十六行, 橫格十一格, 右邊格外有‘仿唐人行卷式’六字, 左邊下有‘曲園制’三字。”“仿唐人行卷式”信箋為俞樾專用箋, 與第一通《致盛懷宣札》用箋完全相同。據(jù)札中“去年八十生日, 有詩有文”一語, 知此札作于俞樾八十一歲時, 即1902年。從用箋及作札日期來看, 皆能證明此札與前札時日相近。

    “苑生”為王修植 (1858-1903) 之字, 字又作菀生、畹生, 號儼盫, 浙江定海人, 清光緒十六年 (1890) 中進士, 授翰林院庶吉士, 任編修。俞樾亦曾授翰林院庶吉士, 任編修、國史館協(xié)修, 故而札中稱王修植為“仁弟館丈”, 而自署曰“館愚兄”。自1897年至1902年, 王修植任北洋大學堂總辦, 主館派遣學生留洋事, 是以俞樾乃作此札以為其侄孫俞箴墀請托。俞樾作第一通《致盛懷宣札》時, 俞箴墀尚淹留天津, 而第二通《致定海王苑生氏札》則謂“茲有舍姪孫箴墀, 自滬還蘇”, 則此時俞箴墀已經自天津南至上海, 復歸蘇州。

     

    亚洲gv永久无码天堂网
    <dd id="yy8yy"><optgroup id="yy8yy"></optgroup></dd>
    <small id="yy8yy"><menu id="yy8yy"></menu></small>
    <sup id="yy8yy"><delect id="yy8yy"></delect></sup>
  • <noscript id="yy8yy"><pre id="yy8yy"></pre></noscript>
  • <sup id="yy8yy"></sup>
  • <tfoot id="yy8yy"></tfoot>
    <small id="yy8yy"></small>
  • <dd id="yy8yy"><pre id="yy8yy"></pre></dd>
    <sup id="yy8yy"></sup>
    <noscript id="yy8yy"><optgroup id="yy8yy"></optgroup></noscript>
    <noscript id="yy8yy"><dd id="yy8yy"></dd></no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