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dd id="yy8yy"><optgroup id="yy8yy"></optgroup></dd>
<small id="yy8yy"><menu id="yy8yy"></menu></small>
<sup id="yy8yy"><delect id="yy8yy"></delect></sup>
  • <noscript id="yy8yy"><pre id="yy8yy"></pre></noscript>
  • <sup id="yy8yy"></sup>
  • <tfoot id="yy8yy"></tfoot>
    <small id="yy8yy"></small>
  • <dd id="yy8yy"><pre id="yy8yy"></pre></dd>
    <sup id="yy8yy"></sup>
    <noscript id="yy8yy"><optgroup id="yy8yy"></optgroup></noscript>
    <noscript id="yy8yy"><dd id="yy8yy"></dd></noscript>

    亚洲gv永久无码天堂网,成年人夜晚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,国产福利片在线观不卡,色噜噜狠狠网站狠狠爱

    中國作家網(wǎng)>> 民族文藝 >> 人物訪談 >> 正文

    余秋陽:乘著苗歌的翅膀飛翔

    http://m.diaodiao520.com 2015年09月21日16:16 來源:中國民族報

      人物檔案

      余秋陽,苗歌傳承人,貴州丹寨縣文化館職工。

      夢想:

      從事苗歌藝術,傳承、發(fā)揚苗族傳統(tǒng)文化。

      追夢宣言:

      我曾困窘、曾難過,但從不放棄對藝術的堅持與追求,苗族傳統(tǒng)文化需要更多人來共同傳承。

      余秋陽,是近年來活躍在全國少數(shù)民族聲樂舞臺上的青年歌手。記事歌、四季歌、飛歌、賈理、情歌、酒歌……這位出生在貴州丹寨的苗族姑娘,能把各種苗歌演繹得出神入化,絲絲入扣。沒有上過音樂學校,每位會唱苗歌的父老鄉(xiāng)親都是她最好的老師;沒有豐厚的收入,無論烈日當頭還是風雨來襲,鄉(xiāng)村舞臺最熱烈、最真誠的掌聲,能讓她收獲滿滿的幸福。扎根于黔東南的民族音樂沃土,余秋陽堅守著最初的音樂夢想,一往無前。

      “打工潮”卷不走都柳江舞臺上的“多面手”

      盛夏8月,苗族姑娘余秋陽和同伴們坐了20多個小時的火車,從貴州前往內(nèi)蒙古呼和浩特,參加首屆全國少數(shù)民族優(yōu)秀聲樂作品展演。暑期正是草原的旅游旺季,一票難求,大家只買到了硬座。旅途勞頓之后,很快就要趕赴演出現(xiàn)場彩排,余秋陽卻淡淡地說:“沒什么。”

      的確,和以往的演出經(jīng)歷相比,這算不得辛苦。

      余秋陽出生在貴州丹寨。和很多苗家孩子一樣,她也是“會走路就學跳舞,會說話就學唱歌”,只是她的天賦更出眾,對音樂舞蹈藝術的迷戀更深。

      世紀之交,外出務工潮涌動在都柳江沿岸,剛剛走出校園的余秋陽面臨著人生的重大選擇。寨子里的好姐妹,都去廣東打工了。每走一批人,大家就一邊哭一邊唱。有姐妹說:“秋陽,跟我們一起走吧,多賺點錢,看看外面的世界。”余秋陽卻堅定地說:“不去。我還是考縣里的文工團吧。”

      丹寨縣民族文工團的前身,是丹寨縣民族文工隊,成立于1989年,2000年更名。這個團剛成立時,條件艱苦,連件像樣的演出服裝和道具都沒有。2002年,團里招錄了30多位能歌善舞的年輕人,余秋陽是其中之一。

      盡管每月只能領到400元工資,可是大家仍然繼承了下鄉(xiāng)演出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。有的寨子交通不便,演員們就自己扛著箱子、背著服裝徒步走進寨子。貴州多山,山寨看似近在眼前,走過去卻往往要幾個小時。寨子里建筑緊湊,一家挨著一家,有塊開闊的平地,就是舞臺。得知有專業(yè)的文藝演出,十里八村的老鄉(xiāng)都會蜂擁而至,把舞臺邊擠得水泄不通。因此,不論是烈日當頭、蚊蟲出沒的夏天,還是陰冷潮濕、凍雨綿綿的冬天,演出總會如期舉行。

      舞臺上的余秋陽是“多面手”。吹蘆笙,跳錦雞舞,樣樣在行。而她的獨唱才能,是在“救場”演出中被發(fā)現(xiàn)的。

      團里艱苦的條件、微薄的收入留不住人,為了生計,演員們就像走馬燈一樣更換頻繁。一次,獨唱演員的離職,讓大家慌了神:“整場演出都是跳舞、吹蘆笙,沒人唱歌咋行?”“讓我試試唄!”余秋陽毛遂自薦。“你,能行嗎?”大家有點狐疑。沒想到,余秋陽的獨唱節(jié)目大受歡迎,有人夸獎:“秋陽,你的水平比原來那個獨唱演員還要好咧!”自此,余秋陽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歌唱方面。跟母親學,跟鄉(xiāng)親學,苗家小百靈越唱越自信,越唱越有韻味。

      “非遺熱”為藝術之路帶來轉(zhuǎn)機

      白駒過隙。隨著社會經(jīng)濟的發(fā)展,人們保護“非遺”的意識越來越強。深處西南邊陲的丹寨,作為“非遺”富集之地,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(fā)展機遇。苗族的蠟染、服飾、古法造紙、錦雞舞、芒筒蘆笙祭祀樂舞和苗年、苗族口頭經(jīng)典“賈”,被列入國家級“非遺”名錄,苗族古瓢琴舞、翻鼓節(jié)、苗族的歷法、百鳥衣和蘆笙詞等,被列入貴州省“非遺”名錄。在一片大好形勢下,余秋陽所堅持的藝術之路,也因此出現(xiàn)了轉(zhuǎn)機。

      2008年,貴州省文化部門的領導赴丹寨調(diào)研,聽到余秋陽演唱的丹寨苗歌獨具特色,便推薦她參加當年在寧夏銀川舉辦的第六屆中國西部民歌(花兒)歌會。這是余秋陽第一次走出貴州。

      汽車剛開出縣城,余秋陽就不停地給團領導打電話,她反反復復只說一句話:“我唱不好咋辦?我唱不好咋辦?”在貴陽排練時,余秋陽聽到同行的歌手演唱的傳統(tǒng)歌曲,覺得耳目一新。她表演之后,大家對她說:“你唱得好好聽哦!”余秋陽那顆懸著的心才稍稍放下來。在這次有全國13個省區(qū)的歌手參加的音樂盛會中,余秋陽獲得了銅獎,并在回鄉(xiāng)時受到了高規(guī)格的接待。

      “第一次走出貴州,第一次坐飛機,第一次在全國的比賽中獲獎,第一次在走下飛機的時候有人獻花,我覺得自己太幸福了,并由此變得自信。”回想往事,余秋陽仍然激動不已。

      就像蟄伏的花蕾終于等到了花期,在“非遺熱”中怒放的余秋陽,唱著苗歌,不斷登上更大的舞臺。2010年,余秋陽經(jīng)過海選,獲得了CCTV第十四屆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的入場券。她與同鄉(xiāng)小伙兒潘興周組成游方歌組合,二人演唱的苗歌,獲得了原生態(tài)類銅獎。此后,余秋陽在“多彩貴州”歌唱大賽中摘得“金黔獎”,在中國原生民歌大賽上獲得金獎,在央視《爭奇斗艷——少數(shù)民族冠軍歌手爭霸賽》中入選“十強”,她還把苗歌唱到了在美國、西班牙舉辦的藝術節(jié)上……

      走上講臺,讓更多人共同傳承苗族傳統(tǒng)文化

      如今的余秋陽,在丹寨縣文化館做群眾文化工作。3年前,館里開始開設免費的苗歌班,余秋陽是老師。成人班是面向社會的,只要喜歡唱苗歌的人都可以來學習,現(xiàn)有60多位學生;少兒班則面向全縣各鄉(xiāng)鎮(zhèn)的中小學生。

      “現(xiàn)在的孩子,一開口都唱流行歌曲,唱苗歌的年輕人太少了,我想多培訓一些苗歌傳承人。”余秋陽說,隨著生產(chǎn)生活方式的變化,苗歌所代表的苗族傳統(tǒng)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傳承困境。在她看來,傳統(tǒng)文化的傳承,必須從娃娃抓起,真正走進校園,獲得足夠的重視。

      余秋陽至今仍清楚地記得,自己在上學的時候,老師曾問大家:“你們的理想是什么?”有人說想做老師,有人說想當醫(yī)生,自己卻因為沒有理想而無比緊張。

      “小時候,我不知道我的夢想是什么。即便是長大了,進了文工團,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在追求藝術。今天,我終于找到了答案,我的夢想就是從事苗歌藝術,傳承、發(fā)揚苗族傳統(tǒng)文化。”她說。

      余秋陽有一件跟隨了自己多年的演出服。這件“白領苗”(苗族支系)服飾,蠟染印花,上衣過腰,裙長及地,飾領為白色。從織布、蠟染到縫制、刺繡,都是余秋陽的媽媽在街坊鄰居的幫助下完成的。“每一個針腳里都繡著叮嚀、繡著囑托。我會帶著這些情意,在傳承苗族文化的路上不斷前進。”余秋陽說。

     

    網(wǎng)友評論

    留言板 電話:010-65389115 關閉

    專 題

    網(wǎng)上學術論壇

    網(wǎng)上期刊社

    博 客

    網(wǎng)絡工作室